(转自:肥猫财经)
当陆地资源日益紧张,人类的目光早已投向那片覆盖地球71%表面积的蔚蓝。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已突破10.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7.8%,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新引擎。从深海探测到海上风电,从远洋养殖到滨海旅游,一个万亿级的 "蓝色经济圈" 正在加速形成。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片蓝海背后的投资逻辑与机遇。
01
政策+科技双轮驱动,海洋经济站上风口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 "深海科技" 列为新兴产业核心,沿海省市更是密集出台配套政策:广东支持深潜器、水下机器人研发,上海构建以海上新能源为核心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青岛提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的目标。政策东风之下,海洋经济各细分领域迎来爆发期:
△数据来源:各省政府官网,证券时报,开源证券经纪业务总部
深海科技:载人/无人潜水器、海工装备等核心领域技术突破不断,"奋斗者号"万米深潜、"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入列,标志我国深海探测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数据来源:新华社
02
海洋经济有望成为增长新引擎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0.5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9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其中海洋产业生产总值4.4万亿元,同比增长7.5%。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等均实现了9%以上增长,释放出较高的增长潜力。
滨海旅游与新消费拉动内需:2024年,广东、山东、江苏等沿海地区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8%、12.0%、11.5%,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旅游热度全年保持高位,“青岛 U·SEA 奇幻海世界”等智慧文旅新场景、新平台、新项目不断涌现, 邮轮旅游消费人气攀升,2024年全国邮轮母港累计客流量19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超10倍,成为海洋旅游的重要增长点。
海洋固定资产投资拉动需求:2024年1-11月,沿海地区水运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7亿元,同比增长6.7%,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建设持续推进,总投资额460亿的深中通道、130亿的黄茅海跨海通道、57亿的龙门大桥正式通车,一批重大海洋工程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
海洋对外贸易稳步增长:2024年新一轮全球造船市场上升周期阶段,我国船企发挥竞争优势,实现油、散、集、气 ,四大主力船型订单批量承接,船舶产品出口到19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8.7%。海上风电斩获海外大单,中国风电企业在德国成功拿下29.6万千瓦海上风电订单。
△数据来源:自然资源部 开源证券经纪业务总部
03
深海科技产业链:从 "铸器" 到 "掘金" 的全链条机遇
水下作业装备:深海开发的 "开路先锋"
市场规模:全球无人潜水器(UUV)市场 2023年达570亿元,预计2028年增至850亿元;中国市场增速更猛,2021-2023年CAGR达27%。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开源证券经纪业务总部
奋斗者号:是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深海勇士号:在“蛟龙号”的基础上,2009年,我国启动第二台4500m 级载人潜水器的研制。
△数据来源:智慧海洋公众交流平台
海工装备:周期上行叠加国产替代
海工装备指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活动中使用的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主要包括油气开发平台、海洋工程作业船和配套设施。其中,油气开发平台包括钻井平台、FPSO(浮式生产储油船)和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船舶);海洋工程作业船包括起重船、铺管船、油管船、调查船、疏浚挖泥船、打捞船等;相关配套设施包括锚链、系泊链等。
△数据来源:头豹研究院 开源证券经纪业务总部
全球海工装备市场迎来景气周期,2024年海工装备订单总额创出十年新高,装备价格已超过2014年上轮顶峰。2024年全球 共成交各类海洋工程装备215艘/座、272.2亿美元,金额同比+85.1%,创十年新高。
△数据来源:海事早知道,克拉克森,中国船舶集团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海工装备制造竞争力强,2024年订单份额全球第一。2024年,中国累计承接106艘 海工装备订单,总合同金额约116亿美元,占全球订单总量的42.6%,继续位居全球第一。
△数据来源:海事早知道 开源证券经纪业务总部
海上风光:向深远海进军的能源革命
海上风电、光伏是指利用漂浮平台、桩基结构或人工岛屿等载体,在海洋或大型水域表面 安装光伏组件、风力机组发电,并通过电缆将电能输送至陆地电网或直接用于周边设施的清洁能源技术,主要用于近海、滩涂、深远海等区域,可与渔业、制氢、海水淡化等场景结合。
△数据来源: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创新与项目分析
△数据来源:海上漂浮光伏发电技术及其融合发展展望
海上风光具备规模化商业应用的潜力。我国海岸线绵长,近海海域广阔且无遮挡,海上风速和光照小时数高于陆地,具备较好的开发潜力。2022年我国海风国补政策正式退出,近几年各地陆续出台地方补贴政策过渡,目前国内远海浅水区固定式海上风电基本实现平价,全投资收益率可达6%,此外随着示范性项目的推进,深远海风电成本有望持续下降,海上 光伏规模化发展加速,有望在未来逐步形成价格竞争力。
整体来看,海洋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深海探测到资源开发,从清洁能源到消费升级,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孕育着潜力。把握 "向海图强" 的时代脉搏,方能在这片蓝海中抢占先机。
数据来源:国金证券《海洋经济联合专题:掘金深蓝,向海图强》姚遥2025.04.23
免责声明
]article_adlist-->*本资讯信息来源于万得等资讯终端,开源证券投研综合平台,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 易所等官方数据。*本资讯信息未经我公司书面允许,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材料、内容或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未经授权刊载或转发本资讯的,开源证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本报告版权归开源证券所有。*本资讯信息内容均来源于公开信息和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此资讯信息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涉及内容仅代表开源证券相关从业人员观点,涉及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资讯信息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资讯信息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资讯信息作为作出投资决策的惟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资讯产品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本资讯信息亦不能保证本金不受损失或一定获得收益。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
展鹏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